碳酸锂,是一种无机化合物,化学式Li2CO3,分子量73.89,无色单斜系晶体,微溶于水、稀酸,不溶于乙醇、丙酮。热稳定性低于周期表中同族其他元素的碳酸盐,空气中不潮解,可用硫酸锂或氧化锂溶液加入碳酸钠而得。其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转化为酸式盐,煮沸发生水解。用作陶瓷、玻璃、铁氧体等的原料,元件喷银浆等。碳酸锂常温下呈现白色粉末状或细小结晶,无明显气味,质地较轻。密度约2.11克每立方厘米,遇高温
钛酸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,分子式为Li4Ti5O12。其外观呈白色粉末状,熔点1520~1564℃,不溶于水,有很强的助熔性质。可用于含钛釉原料,用量少即具有助熔性质,可用做助熔剂。主要物化性质如下:外观:白色粉末熔点:1520~1564℃溶解性:不溶于水安全性: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,可能引起发炎;若接触地下水、水道或污水系统需谨慎处理。特殊性质: 钛酸锂具有强助熔性质,
四氧化三钴,是一种无机化合物,化学式Co3O4,与四氧化三铁类似,可以近似的看作氧化钴(CoO)与氧化高钴(Co2O3)形成的化合物,为黑色或灰黑色粉末,主要用作催化剂、氧化剂,也可用于制造钴盐、搪瓷颜料。理化性质:密度:6.11g/cm3熔点:895℃沸点:3800℃外观:黑色或灰黑色粉末溶解性:不溶于水,微溶于无机酸毒理学数据:急性毒性。
氢氧化锂气力输送
硫酸镍是一种无机物,化学式为NiSO4,主要用于电镀、镍电池、催化剂以及制取其他镍盐等,并用于印染媒染剂、金属着色剂等。理化性质化学式:NiSO4分子量:154.76CAS号:7786-81-4EINECS号:232-104-9密度:3.68g/cm3沸点:840℃(分解)外观:绿黄色结晶溶解性:可溶于水,不溶于乙醇和乙醚
磷酸铁锂电池,是一种使用磷酸铁锂(LiFePO4)作为正极材料,碳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,单体额定电压为3.2V,充电截止电压为3.6V~3.65V。充电过程中,磷酸铁锂中的部分锂离子脱出,经电解质传递到负极,嵌入负极碳材料;同时从正极释放出电子,自外电路到达负极,维持化学反应的平衡。放电过程中,锂离子自负极脱出,经电解质到达正极,同时负极释放电子,自外电路到达正极,为外界提供能量。 磷酸铁锂电
磷酸铁,又名磷酸高铁、正磷酸铁,是一种无机化合物,化学式为FePO4,为白色或浅红色结晶性粉末,溶于盐酸、硫酸,不溶于冷水和硝酸,主要在食品工业中用作营养增补剂(铁质强化剂),特别用于面包,也用可作饲料添加剂。理化性质密度:2.74g/cm3外观:白色或浅红色结晶性粉末溶解性:溶于盐酸、硫酸,不溶于冷水和硝酸
锂电池常用正负极材料:正极:正极材料:可选的正极材料很多,市场常见的正极活性材料如下表所示:正极材料:钴酸锂(LCO):LiCoO2锰酸锂(LMO):Li2Mn2O4镍酸锂(LNO):LiNiO2磷酸铁锂(LFP):LiFePO4镍钴铝三元(NCA):LiNixCoyAl(1-x-y)O2镍钴锰三元(NCM): 负极:负极材料:多采用石墨。另外锂金属、锂合金、硅碳负极、氧化物负极材料等也可用于负极
硅-碳复合材料,以其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和高能量密度,正逐渐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新宠,有望挑战石墨的霸主地位。而复合方法及碳材料的选择,对硅-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。目前,常见的硅-碳复合负极材料中的碳基质包括石墨碳、无定型碳、中间相碳微球、碳纤维、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。不同类型的碳材料,如石墨碳、无定型碳等,为硅-碳复合材料提供了多样化的微观结构,影响其电化学行为。
钴酸锂,一般是指氧化锂钴,是一种无机化合物,化学式为LiCoO2,是锂离子电池中一种较好的正极材料,具有工作电压高、放电平稳、比能量高、循环性能好等优点,但是成本高(用钴),安全性不好,循环寿命一般,材料稳定性不太好。物理性质:外观:深蓝色或灰黑色粉末密度:理论密度约5.1 g/cm³,实际压实密度可达4.2 g/cm³ 溶解性:不溶于水、乙醇及氨水,可溶于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化学性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