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素(Urea),又称脲、碳酰胺,化学式是CH4N2O或CO(NH2)2,是一种白色晶体,无味无臭,易溶于水、乙醇和苯,微溶于乙醚、氯仿。尿素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,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,可以用作化肥、动物饲料、炸药、胶水稳定剂和化工原料等。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,所以取名尿素。作为一种中性肥料,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。它易保存,使用方便,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,是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。尿素含氮(N)46%,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。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。
物理性质:
外观性状: 白色结晶粉末
密度: 1.335 g/cm³
熔点: 131~135℃
沸点: 382.48℃
分子式: CH4N2O
溶解性: 易溶于水,在20℃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8克,水溶液呈中性。易溶于水、乙醇和苯,微溶于乙醚、氯仿。
化学性质
尿素可与酸作用生成盐。有水解作用。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,生成缩二脲、缩三脲和三聚氰酸。
尿素在酸、碱、酶作用下(酸、碱需加热)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。
尿素在常温常压下稳定。对热不稳定,加热至150~160℃将脱氨成缩二脲。硫酸铜和缩二脲反应呈紫色,可用来鉴定尿素.若迅速加热将脱氨而三聚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。
与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与二乙酰脲。
在乙醇钠作用下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生成丙二酰脲(又称巴比妥酸,因其有一定酸性)。
脲醛树脂:尿素与甲醛反应生成的树脂
在氨水等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甲醛反应,缩聚成脲醛树脂。